《甲辰·龙志》初六篇
2024-02-15 13:53:42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 编辑:唐先彬 |          浏览量:704

“接龙”不仅是游戏,还是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从成语接龙、诗歌接龙、诗词接龙,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微信接龙,“接龙”这个词语你一定不陌生。“接龙”,简单来说,就是依数字次序或文字相同者排列的游戏。

然而,“接龙”在我国还是一项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寓意。

“接龙”在松桃苗族中被认为与民族团结、祥和以及祈求丰收的美好愿望有关。这项活动通常是在村寨遭遇不幸或自然灾害时举行的,目的是为了“请回”被认为是离开村寨的龙,以此来恢复和平并祈求好运。

而在浙江地区,“接龙”活动与农作物的生长密切相关。在地旱时期,当地的长老会去深山中捞取泥鳅鱼虾,并将它们带回村中供奉,因为这些动物被视作龙王的化身,用以祈求雨水以缓解干旱。

最后,挑战一下!把空缺的成语补上,对你来说应该不难吧?(答案在下期成语接“龙”版块中公布哦)

郴州过年大块吃肉,长沙要开财门

在郴州农村,过年会有一道特别客气的菜,就是大块肉。这大块肉名副其实,每块至少半斤以上,而每个客人一次要把这整块都吃下去。郴州地区过年期间还有很多特别的忌讳,比方说不能说“剪刀”这两个字,因为会把好运“剪掉”。

到了长沙农村,年三十夜家家户户火炉中都燃着一个枫树蔸(或松、栗等树蔸),这叫“年财佬”。到了大年初一,家家于鸡鸣时分即起,男女老幼换上新衣,由辈分最高的男主人燃香开大门,鸣放鞭炮,叫“出天行”,或说开财门。

这个博物馆“镇馆之宝”是一只龙

无齿芙蓉龙不是恐龙,而是恐龙的祖先,目前全世界仅有的三具无齿芙蓉龙的化石标本都在国内。

无牙芙蓉龙骨架现存湖南省地质博物馆,体长3米,是一种波波龙科的爬行动物,生活在距今约2.3亿年前的三叠纪时期。虽然也叫“龙”,但无牙芙蓉龙并不属于恐龙,而是一种更加原始的主龙类爬行动物。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无牙芙蓉龙”化石在张家界芙蓉桥乡的巴东组地层中被发现。位于芙蓉桥乡芙蓉桥村的山峰,山顶犹如被一把宝剑从中被“削”开,一侧山壁里,“镶嵌”着不少芙蓉龙的化石,隐约可见股骨、肘骨和后肢远端骨等。

无牙芙蓉龙化石群挖掘现场

70年代,住在附近的村民发现了碎的骨头状石头,但谁也没想到这些不起眼的“碎骨头”竟然来自一个远古的种族。

如今,在芙蓉龙化石发掘现场,约80平方米的区域内,布满了大量化石,这些化石90%以上是芙蓉龙化石。

并非人人都是“龙伯”,却以“夸父”的坚持成就不凡

龙伯钓鳌,《列子·汤问》。

盘古开天辟地后,一只脚的脚趾变成了五座仙山。

这五座仙山开始是和陆地连在一起的,可是共工撞倒了不周山,把仙山也撞得离开了陆地。此后,仙山整天在海上漂来漂去。

这使得住在山上的神仙感到很不安定,他们就到天帝那里去诉苦,希望天帝把这五作神山固定起来。

天帝吩咐海神禺强处理这件事。禺强找来十五只巨鳌,让它们在海底支撑这五座仙山,这样山就不会漂动了。

开始的时候,仙山上的神仙还能按时给他们食物,时间久了以后,神仙们也就懒惰了,经常忘记给巨鳌喂食。

龙伯国是个巨人国,其中有一个叫龙伯的人,个子很高,腿特别长。一天,龙伯听说,五座仙山下的深海中有巨鳌,用它们的壳来占卜,准确无比。

于是,他抬起脚来迈不了几步就到了五作神山的所在地,拿起钓竿一钓,就接二连三地钓起六只。

少了六只巨鳌,五座仙山中的两座就沉到了海底。不过,直到很多年以后,龙伯的后人个子还是很高。追赶太阳的夸父就是龙伯的后代。

后来,人们用“龙伯钓鳌”比喻非凡的事业。

冯骥才一个比方道尽楹联特性

每到春节,天南海北,千家万户都在写对联、贴春联。一副春联,寄托了人们祈福纳吉、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龙年春节期间,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带您回顾《“新时代的春联”公益文化讲座》,看湖南省楹联家协会主席鲁晓川如何用深刻的见解和生动的语言介绍中国楹联文化、楹联创作的原则和方法。

一同领略楹联里的中国气派吧!

责编:唐先彬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市级
县级
专题专栏
特别推荐

  下载APP